Hi!~高级内控管理师ICM培训服务平台-报名考试官网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内控资讯

医院内控体系有效性评估研究

3

医院内控体系的有效性是保障医院运营合规性、提升管理效率、防范风险的关键。本文深入探讨了医院内控体系有效性评估的理论基础、评估方法、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评估流程的优化策略。通过分析当前医院内控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旨在为医院管理层提供科学的评估工具和方法,以提升医院内控体系的有效性,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医院作为重要的医疗服务提供者,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建立健全的内控体系,对于保障医院资产安全、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完整、提高运营效率、防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仅仅建立内控体系是不够的,还需要定期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以确保内控体系能够持续发挥作用。因此,研究医院内控体系有效性评估的方法和工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医院内控体系有效性评估的理论基础

 

(一)内控体系的定义与要素

 

医院内控体系是指医院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流程和措施,对医院内部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人员行为等进行规范和约束的管理过程。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内控体系包括以下五个要素:

 

• 内部环境:医院的治理结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等基础环境。

 

• 风险评估:识别和分析医院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 控制活动:为确保风险应对措施得以有效执行而设计的政策和程序,如授权审批、不相容职务分离、财产保护等。

 

• 信息与沟通:确保医院内部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外部信息的有效沟通,为内控提供支持。

 

• 内部监督:对内控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并纠正内控缺陷。

 

(二)内控体系有效性的内涵

 

内控体系的有效性是指内控体系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能够合理保证医院实现其预定目标的程度。具体而言,内控体系的有效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设计有效性:内控体系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够覆盖医院运营的各个环节,是否能够有效应对医院面临的内外部风险。

 

• 运行有效性:内控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是否能够按照设计要求有效执行,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

 

• 适应性:内控体系是否能够根据医院业务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其持续有效性。

 

(三)内控体系有效性评估的意义

 

• 保障医院运营合规性:通过评估内控体系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并纠正内控缺陷,确保医院的运营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 防范风险:内控体系的有效性评估能够识别医院运营过程中潜在的风险点,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降低风险损失。

 

• 提升管理效率:通过评估内控体系的有效性,优化内控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冗余工作,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

 

• 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内控体系的有效性评估能够帮助医院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医院内控体系有效性评估的方法

 

(一)自我评估法

 

自我评估法是指医院内部各部门根据内控体系的要求,对本部门的内控情况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及时发现本部门的内控问题;缺点是可能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

 

• 制定自我评估指南:医院应根据内控体系的要求,制定详细的自我评估指南,明确评估的内容、标准和方法,指导各部门开展自我评估工作。

 

• 开展自我评估工作:各部门根据自我评估指南,对本部门的内控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价,形成自我评估报告。

 

• 汇总与分析评估结果:医院内控管理部门对各部门的自我评估报告进行汇总和分析,形成医院整体的内控自我评估报告,为管理层提供决策参考。

 

(二)外部评估法

 

外部评估法是指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对医院的内控体系进行评估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能够发现医院内部难以察觉的问题;缺点是成本较高,且外部评估机构可能对医院的业务不够熟悉,影响评估的准确性。

 

• 选择外部评估机构:医院应选择具有专业资质和丰富经验的外部评估机构,确保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 签订评估合同:医院与外部评估机构签订评估合同,明确评估的范围、内容、方法、时间安排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 配合评估工作:医院应积极配合外部评估机构的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和信息,确保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 分析与应用评估结果:医院管理层应对外部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进行认真分析,针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位。

 

(三)综合评估法

 

综合评估法是指结合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估的优点,将两者结合起来对医院的内控体系进行评估的方法。这种方法既能够充分发挥医院内部各部门的积极性,又能够借助外部评估机构的专业优势,提高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 明确评估分工:医院应明确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估的分工,合理安排评估工作,避免重复劳动。

 

• 整合评估结果:医院内控管理部门应对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估的结果进行整合,形成综合评估报告,全面反映医院内控体系的有效性状况。

 

• 持续改进内控体系:医院应根据综合评估报告,持续改进内控体系,优化内控流程,提升内控体系的有效性。

 

四、医院内控体系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原则

 

• 全面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应涵盖内控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确保评估内容的完整性。

 

• 重要性原则:根据医院的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突出关键指标,合理分配权重,确保评估结果能够准确反映内控体系的核心问题和关键风险点。

 

• 客观性原则:评估指标应具有明确的定义和可操作性,数据来源可靠,评估方法科学合理,避免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

 

• 动态性原则:医院的内外部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内控体系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医院发展战略、业务调整、法律法规变化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

 

• 成本效益原则:在设计评估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平衡,避免因评估指标过多或过复杂而导致评估成本过高,同时确保评估指标能够为医院带来显著的管理效益。

 

(二)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医院内控体系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进行构建:

 

• 内部环境

 

• 治理结构完整性:评估医院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等,各治理主体的职责是否明确,权力制衡机制是否有效。

 

• 组织架构合理性:评估医院内部各部门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职责分工是否明确,是否存在职能重叠或空白。

 

• 发展战略明确性:考察医院是否制定了清晰、明确的发展战略,并将其分解为具体的年度目标和行动计划,确保战略的有效实施。

 

• 人力资源政策完善性:评估医院的人力资源政策是否健全,包括招聘、培训、考核、晋升、薪酬等方面,是否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激励员工积极工作。

 

• 企业文化建设成效:评估医院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否有效,是否形成了积极向上、诚信守法、团队协作的文化氛围,对员工行为和医院发展是否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 风险评估

 

• 风险识别全面性:评估医院是否建立了全面的风险识别机制,能够识别医院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如财务风险、医疗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

 

• 风险分析准确性:考察医院是否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了准确的分析和评估,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等,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 风险应对有效性:评估医院的风险应对措施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是否建立了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

 

• 控制活动

 

• 授权审批控制有效性:评估医院的授权审批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明确了各级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和审批权限,审批流程是否规范,是否能够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业务操作。

 

• 不相容职务分离完整性:评估医院是否对不相容职务进行了有效分离,确保关键岗位之间相互制约,避免出现舞弊行为。

 

• 会计系统控制规范性:考察医院的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要求,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够有效防止财务报表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