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高级内控管理师ICM培训服务平台-报名考试官网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内控资讯

内部控制审计:筑牢上市公司治理根基的关键环节

  滚动图片


  一、引言


  2024年4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注协)向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发出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约谈函,着重强调了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并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汇报其承接的上市公司2024年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这一举措凸显了内部控制审计在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完整以及遏制财务造假行为中的关键作用。本文将围绕内部控制审计的背景、重点领域及实施要求展开深入探讨,旨在为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背景与重要性


  (一)背景


  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的公信力。2023年,共有57家会计师事务所为3804家上市公司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其中56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非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关联交易、资金活动、担保业务、投资管理、销售业务、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七大领域成为内部控制缺陷的高发区域。这些数据反映出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方面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亟待通过有效的审计监督加以完善。


  (二)重要性


  •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内部控制审计能够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查,帮助上市公司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内部治理水平。


  •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与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是财务报告真实、完整的内在保障机制。通过内部控制审计,可以确保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流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减少财务错报风险,增强财务信息的可信度。


  •加强财会监督,遏制财务造假:内部控制审计是加强财会监督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对上市公司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财务造假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三、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领域


  根据中注协的提示,会计师事务所应重点关注以下七大内控缺陷高发领域:


  (一)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之一。审计人员需关注上市公司是否建立健全关联交易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关联交易的识别、审批、定价、信息披露等环节。重点审查是否存在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虚增利润、调节财务报表等违法违规行为。例如,检查关联交易是否经过适当的授权审批程序,交易价格是否公允合理,信息披露是否及时、准确、完整。


  (二)资金管理


  资金是企业的核心资源,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至关重要。审计人员应关注上市公司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包括资金预算管理、资金收付审批、银行账户管理、票据管理等方面。重点审查是否存在资金被挪用、侵占,资金支付是否符合预算安排,是否存在未经授权的资金支出等情况。例如,检查资金审批流程是否严格执行,银行对账单与账面记录是否一致,票据的取得、使用和保管是否规范。


  (三)担保业务


  担保业务风险较高,内部控制审计需重点关注上市公司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包括担保决策程序、担保对象的资信评估、担保合同的签订与管理、担保风险的监控等方面。重点审查是否存在违规担保、超授权担保,担保对象是否具备偿债能力,担保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例如,检查担保决策是否经过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担保对象的财务状况是否经过充分评估,担保合同条款是否明确合理。


  (四)投资管理


  投资活动对上市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投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审计也不容忽视。审计人员应关注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包括投资项目的选择、可行性研究、审批程序、投资收益的核算与管理等方面。重点审查是否存在盲目投资、未经充分论证的投资决策,投资收益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例如,检查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科学合理,投资审批是否符合公司章程和相关制度规定,投资收益的确认是否符合会计准则。


  (五)销售业务


  销售业务是上市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审计人员需关注上市公司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包括销售合同的签订、信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销售收款的管理、销售退回与折让的处理等方面。重点审查是否存在虚构销售、提前确认收入、放宽信用政策导致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增加等情况。例如,检查销售合同条款是否明确,信用政策是否合理且得到有效执行,销售收款是否及时入账,销售退回与折让是否经过适当审批。


  (六)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是上市公司对外传递财务信息的重要载体,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审计人员应关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编制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包括财务报告流程的设计、财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审核、信息披露等方面。重点审查是否存在财务报表编制错误、财务数据不真实、信息披露不及时或不完整等情况。例如,检查财务报告流程是否规范,财务数据是否经过多级审核,信息披露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七)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的重要桥梁,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决策。审计人员需关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包括信息披露的流程、内容审核、发布渠道等方面。重点审查是否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是否存在重大遗漏或误导性陈述。例如,检查信息披露流程是否规范,信息披露内容是否经过多级审核,发布渠道是否合规。


  四、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要求


  (一)制定完善的业务规程和操作指引


  会计师事务所应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的业务规程和操作指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审计相关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明确审计流程、方法和标准,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提高审计质量。


  (二)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培训


  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提升其对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解和执行能力。通过定期组织培训课程、案例分析和经验交流,帮助审计人员熟悉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领域和方法,确保其能够规范执行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


  (三)独立客观公正发表审计意见


  审计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和掌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情况,综合判断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时,要谨慎判断实施实质性程序发现的重大错报对内部控制审计结论的影响,合理评价财务报表被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相应的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


  (四)关注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的关联


  审计人员应关注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之间的关联性。如果财务报表被出具非无保留意见,审计人员应进一步分析相应的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并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予以适当反映。反之,如果内部控制审计发现重大缺陷,也应考虑其对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的影响,确保两者之间的一致性和逻辑性。


  五、总结


  内部控制审计是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完整以及遏制财务造假行为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关联交易、资金管理、担保业务、投资管理、销售业务、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帮助上市公司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提出改进建议,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制定完善的业务规程和操作指引,加强培训,保持独立性,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确保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高质量。通过内部控制审计,上市公司能够不断提升内部治理水平,增强市场公信力,为投资者创造更加透明、可信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