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高级内控管理师ICM培训服务平台-报名考试官网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内控资讯

内控管理12个关键流程和风险点管理措施

3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流程,确保企业运营的合规性、效率性和风险可控性。然而,许多企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因缺乏系统性设计或执行不到位,导致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本文将详细介绍企业内控管理的12个关键流程及其风险点和管理措施,帮助企业优化内控体系,提升管理水平。

 

二、12个关键流程及其风险点与管理措施

 

1.预算管理

 

• 风险点:

 

• 预算编制不科学,缺乏与战略目标的衔接,导致预算目标不合理。

 

• 预算执行不力,缺乏刚性约束,导致预算执行偏差过大。

 

• 预算调整频繁且随意,缺乏审批和监督机制。

 

• 管理措施:

 

• 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体系,明确预算编制的流程、方法和责任主体,确保预算目标与企业战略相一致。

 

• 加强预算执行监控,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

 

• 规范预算调整审批流程,确保预算调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资金管理

 

• 风险点:

 

• 资金支付未经有效授权,导致资金流失。

 

• 现金管理不规范,存在白条抵库、坐支现金等现象。

 

• 银行存款管理不善,存在未达账项未及时处理等问题。

 

• 管理措施:

 

• 建立严格的资金支付审批制度,明确各级审批权限。

 

• 规范现金管理流程,严格执行现金收支规定,定期进行现金盘点。

 

• 加强银行存款管理,定期与银行对账,及时处理未达账项。

 

3.采购管理

 

• 风险点:

 

• 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导致库存短缺或积压。

 

• 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

 

• 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

 

• 管理措施:

 

• 建立科学的采购计划体系,结合市场需求和库存情况,合理安排采购计划。

 

• 完善供应商选择和评估机制,采用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优质供应商。

 

• 加强采购验收管理,明确验收标准和流程,确保采购物资质量合格。

 

4.资产管理

 

• 风险点:

 

• 存货积压或短缺,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或生产中断。

 

•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足,使用效能低下,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

 

• 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可能导致企业法律纠纷。

 

• 管理措施:

 

• 采用先进的存货管理方法,如 ABC 分类法,合理控制存货水平。

 

• 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维护和更新机制,确保固定资产的高效运行。

 

• 加强无形资产管理,明确权属关系,定期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

 

5.销售管理

 

• 风险点:

 

• 销售政策和策略不当,市场变化预测不准确,导致销售不畅。

 

• 客户信用调查不到位,结算方式选择不当,可能导致账款回收不力。

 

• 销售过程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 管理措施:

 

• 制定科学的销售政策和策略,结合市场变化及时调整。

 

• 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合理选择结算方式。

 

• 完善销售合同管理,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严格审核销售合同。

 

6.合同管理

 

• 风险点:

 

• 合同签订前未进行充分的法律审核,导致合同条款存在法律风险。

 

• 合同履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监控,导致合同违约。

 

• 合同变更和解除未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导致法律纠纷。

 

• 管理措施:

 

• 建立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的流程。

 

• 加强合同法律审核,确保合同条款合法合规。

 

• 定期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合同履行中的问题。

 

7.工程项目管理

 

• 风险点:

 

• 项目立项未经充分论证,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问题频发。

 

• 工程变更管理不规范,导致项目成本超支。

 

• 工程验收不严格,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

 

• 管理措施:

 

• 建立严格的项目立项审批制度,确保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加强工程变更管理,明确变更审批流程,严格控制项目成本。

 

• 完善工程验收制度,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8.研究与开发管理

 

• 风险点:

 

• 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

 

• 研发人员配备不合理,研发过程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研发成本过高。

 

• 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保护措施不力,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 管理措施:

 

• 建立科学的项目立项机制,确保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和创新性。

 

• 加强研发过程管理,合理配置研发资源,确保研发项目的顺利实施。

 

• 完善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保护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

 

9.人力资源管理

 

• 风险点:

 

• 人员招聘和录用标准不明确,导致招聘人员素质不达标。

 

• 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不完善,导致员工流失率高。

 

• 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不科学,导致激励机制失效。

 

• 管理措施:

 

• 建立科学的招聘和录用标准,确保招聘人员符合岗位要求。

 

• 完善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

 

•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体系,确保激励机制的有效性。

 

10.财务报告管理

 

• 风险点:

 

• 财务报告编制不规范,导致财务数据不准确。

 

• 财务报告披露不及时,导致信息滞后。

 

• 财务报告分析不深入,导致管理层决策缺乏依据。

 

• 管理措施:

 

• 建立规范的财务报告编制流程,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加强财务报告披露管理,确保财务报告及时、准确地对外披露。

 

• 深入开展财务报告分析,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11.信息系统管理

 

• 风险点:

 

• 信息系统缺乏安全防护措施,导致数据泄露或系统瘫痪。

 

• 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导致业务流程无法有效支持。

 

• 信息系统维护不及时,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

 

• 管理措施:

 

• 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修复。

 

• 完善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确保系统能够满足业务需求。

 

• 加强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12.内部信息传递

 

• 风险点:

 

• 内部报告系统缺失,功能不健全,内容不完整,影响生产经营有序运行。

 

• 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导致决策失误。

 

• 内部信息传递中泄露商业秘密,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

 

• 管理措施:

 

• 建立科学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明确信息传递的内容和流程。

 

• 加强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确保管理层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 加强信息保密管理,防止商业秘密泄露。

三、结论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优化内控管理的12个关键流程,企业可以有效识别和管理风险,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企业管理层应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建设,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内控体系,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为企业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